前年和今年去企业做营销主题的培训,都有发现有客户公司的项目组全员参与一些工作,例如微信内容人人贡献;宣传册在项目组由多人生成;网站可能也是由对搜索优化、吸引用户没有做过太深入研究的领导或同事规划出来的。
我的直觉是没有把营销这块工作分给专人,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团队会带来不利,包括:
1.营销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大体系,专注才能确保操练的时间以及延续性的优化。多人在做其他工作的兼顾做一点,钻研、练习、监控结果、总结经验的时间会难以保障,品质的持续优化比较难。
2.很多人负责也意味着无法对一个人问责,会展业的工作也很繁忙;没有专人可以被问责就意味着很多营销工作可以被其他工作挤掉。
3月24-25日,赛诺迅会展培训为了回馈许多客户,在北京开了一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生命周期人力管理战略》课程。在课堂中的团队能力培养版块,老师提到分工是常被忽视的路径,而分工却至关重要。提供专业训练,这项任务排在分工之后,有了细致的分工,训练的效力才会更好。
刘老师通过讲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举的例子,帮大家理解分工的意义。“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在一个做扣针的行业,没有受过充分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机械的一个工人纵使竭力工作,一天也可能制造不出一枚扣针。
但按照分工的方法,扣针的制造可分为十八种工序,在有些只雇用十来个工人的小工厂,有几个工人分别担任二三种操作。虽然机械设备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相当于一人一日成针四千八百枚。“
公司存在的本质是由于内部的交易成本低于与外部交易一些劳动产出。就像这个案例所揭示的,分工对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帮助是:
1.让相关岗位可以聚焦一个领域,得到更多训练,具备更好的专业技能,提高各个环节的产出;
2.通过组合提升整体产出,让内部交易成本较低。
这一点在我自己的工作中也有深切感受,即便一个人是擅长很多方面的通才,能达到的高度也会被时间所限制。尽管处身于一个需要复杂技能组合的行业,作为管理者,仍需尽量分解工作环节;分工可以帮我们降低对“超人”的期望,帮助普通员工在相应的工作环节有更好的产出。
上周去上海给客户企业做营销主题的路上,我对赛诺迅第一季度的销售也做了客户来源的分解,在这张图中我合并了多种手段,如老客户推荐和由于口碑传播的归为产品;营销举措之后电话、邮件、qq咨询或填表咨询这些都归为营销。当然,销售的工作不仅是和那些来自销售的客户沟通。来源于营销效力以及产品力的客户一样需要销售做最后环节的沟通,只是这时的交谈叫“沟通”,比“推销”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这张图我说的还是分工,是说销售得到营销专业支持的好处。上图您看到,营销不是装门面,是实实在在来钱的渠道。因此,营销岗由专人承担,这应该是会展业所有公司都需要做到的当务之急。当然,我自己也不是站着不腰疼的那一位,“内部分工”也是我需要好好思考的话题。
两天中有意义的讨论有许多,这是对我有比较大冲击的一个知识点,做为这个点的后知后觉者,我希望分享出来,和那些没有对团队分工做细化的同行一起思考、行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