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我做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工作量非常不小。

1/3的工作量在于知识输入,不断的学习;

1/3的工作量在于知识输出,不断的优化;

还有1/3在于品牌的塑造及推广。

 

客户与我一起出差,常评价我比勤奋的他们“更勤奋”,搞得我有时候很紧张,怕累过头了。

那么勤奋,却伴随着很小的成就(如果看销售额的话)。什么支持我为这个行业服务了8年?

前两周讲了不少课,心情还特别好。于是我梳理了梳理好心情的来源,发现有这么些个因素让我竟然是期盼付出,享受劳动:

 

正向期待

今年为九州塔苏斯服务很多次,第一次授课结束他告诉我公司选择培训老师的标准是“既然做,就要选最好的”。我心里是笑的,即便李总说这个话就是为了激励我,不影响我因此比较来劲儿。

去上课以前的好几天,同事们就向我表达期待,我能🈶的想法只剩下一个:好好奉献。

微信图片_20170602174243

 

 

建议被采纳

5月又去了深圳会展中心讲课,这是今年第2次进公司。有一位董经理,我得叫他大哥,课间拿着宣传品让我看看上次课后调整的情况,我看了的确感到变化鲜明。

微信图片_20170602174254

 

在课后评估表中,我看到他写:“这是第二次参加,使我离目标更进一步。”我心里非常感动,为他的认真和对我的认可。

微信图片_20170602174259

 

今年2月,我连续为百文提供了几次培训,其中包括会展营销管理、论坛策划与会展宣传与销售文案撰写。之后我一直关注公司的公众号,发现同事们非常用心的在应用,从标题就能看出前后的变化显著。

建议被采纳,就说明一个人真有用;价值被认可,大脑里就分泌了更多快乐的多巴胺,免不了就更积极。

 

被长期鼓舞

去年 IAEE年会时,我和SIEC市场调研部的费主任都去参会。路上她对我说,对我讲的内容印象深刻,觉得对团队很实用。本来,因为不了解公司的应用情况,我是感觉课后有些缺乏兴奋点的。今年车展,她还想着给我寄门票,自我们从培训开始的交往已经快两年了,这真是长期的鼓舞。

平时和同行们讨论对团队的辅导时,彼此都会谈到常有着急的感觉:“我们怎么能让每个人都带着能量做事情呢?”

最近自己受到很多鼓舞,就想:推己及人,不管对方条件如何,只要是进了公司,我们先用上面的3个原则对待团队成员,是不是也能给他人赋予能量呢?

客户,真的往往就是最好的老师哦。Thank you!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