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让作为主会场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首次亮相(以下简称杭博)。此后5年,杭博内塑实力,外展风华。2017年,试运营“智慧”系统;2018年,提出以智能化、体验化、可视化为核心的第六代会展场馆概念。
2019年,聚焦文创开发激活流量价值、聚焦联合办公提升空间价值、聚焦精品餐饮文化树立行业标杆;如今,自创甜品品牌“麦可爱”,占据了网红甜品排行榜的一席之地;网友的随手拍成就了杭博的“网红打卡地”地位。……不仅能办‘高大上’的G20,也成为台风“烟花”肆虐时23,000名工友的‘避风港’。
运营5周年,年轻的杭博无论在业务发展、还是品牌美誉度方面都交出了高分答卷。这其中的管理秘籍是什么?在和杭博管理层的讨论中,我感受到核心抓手是对团队的打造以及给团队的战略指引。
因此,在2021年交流日,我邀请了唐雪总经理为会展业管理者做了这一场重磅演讲,内容来自对杭博团队5年来孜孜不倦的学习摸索的整理提炼。本文为上篇,下篇在本期公众号同步发送。
任何一个企业从筹开到成熟,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序到逐渐有序的过程,而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领导者,当其领导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凝聚力,让团队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序的状态。所以我在去年第一次和大家在线上分享时就提炼了这个图体现的从我到我们。
去年的疫情以来,咱们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觉得对会展企业来讲,不管是外部的业务拓展还是内部的企业管理,都提出了一个更新的挑战。
面对疫情带来的问题,怎么能做到兵散神不散?怎么做到不裁员,共患难?疫情之后,不论是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创新的动力要从哪里来?
在过去一年多,这些话题杭博都在思考,经历了许多摸索和实践:我们孵化了甜品麦可爱品牌;同时,在主办业务这方面又形成了一个逆势增长。在管理方面,我们以组织提效作为核心,也做了很多提升组织能力的工作,下面我把在这一年当中我们进行的一些摸索和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领导力,大家可能看过不少书,听过很多讲座,读到过这些概念 “关注长远、倡导者、我来担当风险决策、驱动团队等等”。
我在准备这个演讲的时候,翻阅了一些资料,我对俞敏洪以及张勇对领导力的诠释很认同,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俞敏洪提到领导者要有“造梦能力、开路能力、带将能力,还要具有革命性”,张勇说到“让别人跟随,通过别人不断的取得卓越成果”,我觉得这些才是我们要自我修炼的重点。我从3个方面提炼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些感触,就是我从早忙到晚,累的脚都不着地,最后晚上躺在床上一想,我今天都干什么了?想来想去可能占用我们大多数精力的都是一些劳心费神的小事。
为什么这些事情需要我们去亲力亲为呢?是不是马上还会想到我身边的人、我的团队能力不强,经验不足;我的这些中层都不能干;大家是不是有同样的这些想法?
那么当时我就在想,到底是部门经理的能力不行么?还是我们没有给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做?我在去年务虚会的时候用了这么一个图,对基层、中层、高层提出的关键词就是归位。
一个企业要想高效的运转下去的话,中层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总是在埋怨中层不行,不能干、经验不行,事事都要让提醒。那么杭博当时怎么做呢?我们针对中层组织了系列的领导力提升培训,包括执行力、沟通能力、针对90后的管理等等。
我们做了领航者计划,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一系列培训,也花了很多的钱,我在这里也额外的说一下,培养一个人确实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是眼睛看得见的,但很有可能你投入之后它效果不大。所以我们当时这么一看,说中层的变化不大,怎么还是那样?
后来我们就回归到问题的本源——分析高层,也就是副总及以上的人员,思考:我们是不是放手让中层去做了?我们是不是事必躬亲,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去做?
我在这里只是打一个比方,不是指具体某个人,比如说管餐饮的人,因为自己是餐饮总监出身,非常懂业务,很专业,可能就有固化的一套东西,‘我以前管餐饮就是这么做的,我希望你今天来管这个部门也应该这么去做’,指导的就非常的细。
早餐的自助餐台怎么个摆法,这个完全是现有的总监和厨师长能做得到的,对吧?你可以让他先摆,摆出来之后你觉得不好再调整,而不是说你告诉他这边摆面档,这边摆粥档,这边摆咸菜,这边摆面包,他这样摆完了你就觉得很好,其实这两个人可能有很好的想法,没能发挥出来。
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讲,领导太懂业务是不是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他事必躬亲,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但实际上,你肯定有很多不如别人的地方,你只是发现不了而已。其实我就在说,我们作为领导经常会说“他不行”,你再提升另一个人是不是也这样?“他不行”,他这个方面不行,那个方面不行,其实他也许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是你没有发现他。
还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到外地出差,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是不是感觉到你很忙?我认为这其实不是一个称职的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你并没有让下属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做的可能要比你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就是我说的,专业太好的人管工作时容易出现的这种事必躬亲,就已经压制了中层的一些思维。
那么一个企业的高层的精力该是怎么放?
如何能让大家跟随你共同完成目标,能够让我们的战略落地——我们专门在去年还做了一个战略解码,这些就是我要说的,把40%的精力花在人上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
我想给大家分享两个案例:
我一想这些计划和要求我先不能拿出来,我觉得这些东西先放一放,先让他接受你这个人,他认为你唐总非常好,能力非常强,情商也很高,把这个企业交给你,我们放心,这个时候逐渐的把你的计划拿出来,那你就更容易被理解,被包容。所以我说情感沟通非常的重要,这就是刚才我说的情商+智商+专业。
以上就是我说的这一方面,是在去年马老师给我的课题上,经过这一年,围绕管理者的自我修炼,我梳理的3方面思考:精力与体力;人性与人心;利我与利他”。
–情商领导力
–催化型领导者的思维模型及管理技能
–高效能管理者的7个行为法则
–赢在执行的管理法则
–有章可循的沟通技巧
–销售团队管理等
欢迎和马老师沟通您企业对中层的培养需求。
会展业优质培训及交流活动提供者
会展业务|领导力|情商课程
长按二维码加负责人为好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赛诺迅会展资讯):运营5年成为网红品牌|解读杭州国博管理思路(上篇)